本篇文章1840字,读完约5分钟
据上海市5月6日发布的消息,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今天一整天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区考察正常的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情况,深刻了解新区的规划和建设进展。李强指出,香港附近的新区肩负着巨大的使命,越是关键的时刻,越是不寻常的心态,就会形成不寻常的发展热潮。要加快创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特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结合、宜工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充分发挥增长极和引擎作用,率先示范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做好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伟大文章,加速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自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区没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在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控制措施的前提下,临港新区加快复工、复产、复市,一批重点企业达到满员,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临港新区已逐步恢复发展步伐,并逆潮流而动,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位于临港重型装备工业区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已全面恢复生产,4月份产销量达到同期最高水平。李强在公司生产基地听取了公司的长远规划和高端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情况,详细了解了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和复工进度。李强表示,高端海洋工程设备制造前景广阔。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注重环境友好、资源密集型和绿色发展,做好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工作,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深入走访企业,及时了解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提供更加准确的政策支持和周到的服务,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发展R&D生产和市场。
凭借更专业、更精准、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务和更好的产业生态,我们将吸引各类企业深化这块发展热土
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在临港投资了采矿和工程机械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项目,通过采用先进的清洗和维修技术以及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体系,可以大大减少新零部件的使用,促进节能减排。李强来到企业生产车间考察工艺流程,并与公司负责人就再制造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沟通。李强表示,管理团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正在积极探索扩大再制造新试点项目的机会,欢迎先进制造企业将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带到上海和香港附近的新地区。他说,临港新区作为上海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改革创新的试验场,应以高增长、高附加值、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方向为目标,吸引和聚集各类企业,以更专业、更准确、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务和更好的产业生态深化这块发展热土。
加快启动一批标志性和带动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规划建设
目前,临港新区已初步完成国家土地空房规划的编制,正在优化综合保税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新产业先导区、机场南扩展区的规划布局,重点是顶尖科学家社区、金融总部湾、科技研发总部湾等重点区域编制控制性法规。李强认真听取了有关规划和区域发展的汇报,指出要努力成为凝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的重要基地,成为岸外业务全面发展的重要枢纽,成为企业走出去、成长壮大的重要跳板,成为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 是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场,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努力建设与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定位相匹配的经济特区和现代化新城。 要坚持规划导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开发建设,统筹资源整合、功能升级、配套服务、产城融合,加快推出一批标志性和带动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香港周边新区的集聚和展示。
针对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探索监管模式创新
市领导也来到洋山海关和洋山国际贸易中心,听取洋山综合保税区筹备工作的介绍。李强指出,要针对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进一步探索监管模式创新,更好地依靠信息技术赋权支持新区实体经济实现更大发展。
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提高居住质量,更好地聚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
考察期间,李强专门听取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厚关于今年顶尖科学家论坛筹备进展和顶尖科学家群体规划建设的汇报。李强表示,COVID-19肺炎疫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严峻挑战,尤其需要顶尖科学家贡献智慧,有效应对当前疫情,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希望依托顶尖科学家论坛,与世界各国科学家交流合作,继续实施,加快生命健康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临港新区顶尖科学家群体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规划建设,善用科技资源,提高宜居质量,更好地聚集世界一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努力为人类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市领导陈印和诸葛玉杰参加了调查。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临港新片区:加快启动一批有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