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25日电:记者记:进入中国援外医疗专家组驻地

新华社记者石中玉

“这些天除了早饭,我们都没按时吃饭。”中国对塞尔维亚防疫医疗专家组的援助到达塞尔维亚已经有几天了。专家组组长、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彭志强告诉记者,专家组的日常日程安排非常紧张。

每天早餐后,专家组8: 45出发,或与塞尔维亚政界人士和专家就疫情进行沟通,或走访医院和检测部门。下午1点左右,我回到了我的岗位,在短暂的休息和用餐后,我马不停蹄地奔向下午的活动。这是专家组为期一天的日程安排。

记者手记:走进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驻地

在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的协调下,记者终于能够走进中国专家组在塞尔维亚总参谋部大院的住所,在工作时间之外近距离观察专家组成员。

在一名塞尔维亚士兵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专家组宿舍楼,并在进门前迎来了第一个“检查站”——消毒。

消毒是在宿舍楼前搭起的帐篷里进行的,这并不麻烦,但很严格。记者需要在一块浸有氯消毒剂的海绵板上行走,然后站在另一块海绵上大约15秒钟,对鞋底进行消毒。随后,塞尔维亚士兵向记者的手上喷洒消毒水,并要求他们戴上一次性手套。最后一步是体温检查。考试合格后,记者可以进入车站。

记者手记:走进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驻地

它到达时是当地时间下午7点,比专家组预定的晚餐时间晚了半个小时。许多专家刚刚去食堂吃饭。

彭志强说,塞尔维亚方面对专家组照顾得很好。“考虑到我们不习惯吃西餐,他们可能特意请了一位中国厨师来给我们做饭。他们非常体贴,我们非常感谢他们。

驻塞浦路斯的企业派出厨师负责专家组的一日三餐。专家们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说他们从中国带来的榨菜、老教母和方便面没用。

晚饭后,记者带着专家组来到宿舍。房间里有很多酒精等消毒产品,每个房间的门上都贴着“铁杆兄弟,风雨同舟”的贴纸。这些贴纸也出现在中国政府捐赠给塞尔维亚的材料上。

在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一级主任龙启穗的床边,有一张她儿子和女儿的照片,桌上放着女儿的卡通发夹和儿子最喜欢的玩具车。他告诉记者,这是为了减轻家人的思念。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传染科副主任林的办公桌上,放着一顶帽子和一个标有“中国健康”字样的臂章,以及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队的臂章和中国国旗徽章。林说他每天出门前都要把这些徽章佩戴整齐。

彭志强的房间有一个小客厅。每天晚上9: 00左右,专家组成员将聚集在这里开会,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下一步该做什么,并向塞尔维亚提出建议。

讨论通常持续到10点多,然后专家组成员需要写一份报告并向中国汇报交流情况,他们很难休息到深夜。彭志强说,由于到达塞尔维亚的时间较短,专家们的时差并没有被逆转,人们经常在凌晨3、4点醒来。他说:“这还是有点难。”

记者手记:走进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驻地

但是专家们仍然精力充沛。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内科主任郭玉彪说:“我们的国家是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两国之间的友谊。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反映了我们这个大国的责任。”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记者手记:走进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驻地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