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武汉3月28日电:特写:科维德19号重症肺炎患者的三次抢救
新华社记者王佐奎、、乐
“ct检查显示他的肺全是白色的,支气管里充满了病毒和病毒内含物。这样的病人要活下来并不容易。”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副队长刘延辉2月4日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2月2日,第二批135名河南省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接管华中科技大学中法新城校区同济医院危重病房。
2月4日13点左右,轰鸣的救护车把47岁的病人杨送到了这里。当时,他高烧39度,全身微微发绀,气喘吁吁,呼吸开始停止。
"双腔鼻导管吸收氧气!"刘延辉和他的同事立即投入救援。五分钟后,病人的症状仍然没有缓解,指尖氧饱和度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
"立即更换氧气面罩,准备一个无创呼吸机!"刘延辉再次做出了决定。如果不起作用,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幸运的是,无创通气后,患者的血氧和胸闷得到改善。
经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后,杨先生的精神状态日益好转,ct复查也显示他的肺部明显好转。然而,入院两周后,他的病又复发了,伴有胸痛和胸闷。
刘延辉紧急检查了病人,并安排了紧急ct检查。“左气胸,左肺压缩40%。这是紧急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病人的生命可能会有危险。我们立即为他做了床边胸腔闭式引流。随着气体的引入,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
就在气胸迅速恢复的时候,医护人员发现杨先生又“错了”。
“在整个病房里,他最常按铃,他一天可以按五六十次,每半小时一次。”刘延辉说。
杨先生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他鼻子后面流,他想吐口水。最糟糕的情况是,他每15分钟就呕吐一次,但ct检查没有发现有机因素。
“他的COVID-19肺炎已经治愈,在医学理论上不太可能出现痰等症状。”湖北省国家心理医疗队湖南精神病中心临时党支部书记张艳说:“这实际上是由于担心COVID-19肺炎复发而引起的焦虑,这反过来又在患者体内引起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如果这些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后果。"
“杨先生住院时发高烧39度。他甚至不能从床上坐起来喝杯水。后来,他得了气胸。可以说,他经历了两次生死攸关的抢劫。”刘延辉说。
“我们和杨先生聊了聊,分散了他的注意力。结果,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多小时后,他不需要吐痰或感到不舒服。”张炎说:“我们也和他一起分析了ct结果,让他看看他身体恢复的进展。”
据张艳介绍,心理学家还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在线支持,教他们肌肉放松和呼吸训练,以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疾病。
“3月18日,杨先生已经痊愈出院,目前正在隔离点接受隔离观察。我刚联系了他。他说他好多了,没有发烧,也没有胸闷。”刘延辉说。
据刘延辉介绍,第二批湖北省医疗队共收治了70名危重病人,其中57人康复出院。"特别是在2月9日之后,没有病人死亡."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特写: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三次抢救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