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6字,读完约8分钟

2018年,资本的寒冬是企业家和资本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们目睹了从首都宠儿到弃儿的自行车、无人货架和其他形式的共享。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年商业航天与资本的对接是寒冬中的暖流。

国家商报记者长期跟踪发现,2018年,商业航天公司披露了十几个融资项目,除了商业航天火箭领域,卫星等行业也成为新的轨道。投资者的面孔越来越多样化,甚至出现了能源企业。

在资本的庇佑下,中国的商业航天领域会有下一个spacex吗?为什么商业航天在2018年成为资本青睐的热点,面临哪些风险和机遇?这些显然是有待市场验证的问题。

火箭卫星“天堂”带来各种资本祝福

2019年第一年,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星空辉煌宣布融资消息,并于2018年9月完成了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DH投资牵头,金融顾问依次为经纬中国、戴克星河、华兴资本和天丰证券。星光行还表示,在各种投资中已经积累了超过7亿元。

上述消息只是商业航空资本圈的一个例子。2018年,蓝箭航天分别在4月和9月完成了2亿元的B轮融资和3亿元的b+轮融资。1月和8月,从10月1日到10月0日,获得了2亿元的a+系列融资和近3亿元的B系列融资。到目前为止,这两家公司的融资总额约为8亿元。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2018年,商业航空公司不断披露融资消息,第一梯队商业航空空创业公司估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除了经纬中国、先锋长清、顺伟资本、华创资本、深圳创投、骏联资本等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外,风电企业金风科技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投资。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上述公司都部署在商业火箭上,而在商业卫星领域,资本的嗅觉也非常灵敏。2018年,银河航天完成了首轮第三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顺威资本、晨星资本、idg资本、高蓉资本、源资本和君联资本。

私营商业航空航天企业宣布的资本行动使外界逐渐熟悉这一领域,但事实上,资本布局正在悄然进行。

“商业航空航天的普及并非始于2018年。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文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空国家民用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商业航天领域的首批“早期采用者”相继出现。”作为“零One"/"きだよよ 0”的投资者之一,通江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嘉诚向《国家商报》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2018年商业航天领域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进入火箭试验发射和卫星发射的实质性阶段,商业价值逐渐显现,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市场。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许多商业航天公司的态度是,商业航天的投资热情源于政策和业务的“双引擎”。

“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需求,它都可以表明,商业航空航天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行业。”蓝箭航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国家战略角度(维持频率和占领轨道)来看,轨道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私人航天和私人资本的进入将增强中国在Taiyuan/きだよ资源中的话语权。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在政策方面,国家提出了“鼓励有序”的指导原则,在政府采购中营造商业空间发展的良好氛围等。国家航天发射场也为发射私人商业火箭开创了先例。01 空副总裁告诉《国家商报》,在业务方面,2018年,几家主要的商业航空航天公司用他们的产品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100多家公司在竞争,但仍处于“投资轨道”阶段

投资者和企业的叹息很有道理。通过梳理各种材料和信息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家团队和私营商业航空航天企业都频繁部署。

2016年初,航天科技率先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技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将快艇运载火箭和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水平;同年10月,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了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开启了火箭的“商业时代”。

另一方面,私人商业航空航天的迅速崛起也为航空航天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从2014年出台相关政策,到各企业占领市场,商业航天已不再纸上谈兵。2018年,“星际荣耀”和“零一空”亚轨道商业火箭成功发射,蓝箭航空航天公司于10月首次尝试发射轨道火箭。许多私营企业,如天一研究所、零重量空室、空银河航空公司,都在探索卫星开发的布局。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然而,从私人火箭发射领域的参与者来看,还没有人成功发射轨道火箭,这似乎是私人火箭企业在未来两年争夺话语权的一个突破。

据公共信息和媒体报道,2015年至2018年,中国有近100家商业航天初创公司,涉及卫星设计与开发、火箭制造与发射、卫星在轨运行和商业应用等领域。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整个商业航天不可能是假的。把每件事都做好尤为重要。我们对这个冲动但在早期缺乏真正产品的团队并不乐观。投资时,我们还与团队进行了几轮会谈。采访做出了谨慎的决定。”作为蓝箭航天的投资者之一,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志平向《国家商报》表示,现在是投资的关键“窗口”,2018年对商业火箭来说非常重要。以前,许多企业都是“投机概念”和宣传他们,但现在他们在技术和产品研发阶段。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星光金融副总裁霍佳表示,随着spacex等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受益于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政策已经放开,越来越多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瞄准美国公司,这方面的投资案例不断涌现。不过,霍佳也提到,目前的投资主要是在赛道投资阶段。随着行业的发展,更多的资本将参与进来,技术雄厚的企业将逐渐涌现。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投资逻辑将逐渐实现。警惕“第三轮淘汰”

不可否认,资本对商业航空航天的青睐必将催生该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在硬币的另一面,这个领域也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报告,航空航天不是一个可以迅速获利的行业。spacex成立于2002年,近年来只收到了大量订单。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那么,目前商业航天的发展是否面临投资过热的问题?上述01 空副总裁表示,目前资本仍持谨慎态度。与其他行业相比,商业航天企业的融资规模相对较低,少数已进入B轮的企业估值在30亿元左右,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估值相差甚远。“2018年,资本仍然非常开放和积极。许多公司率先进入了B轮和C轮。”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然而,它警告说,当进入第三轮时,商业模式需要有收入和利润。但目前,该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避免在“C回合”后被该行业淘汰,是未来两年需要警惕的问题。

据张嘉诚分析,商业空间轨迹涵盖范围很广。2018年,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一些领域出现过热迹象,但火箭和卫星只是基础设施,更大的蓝海市场在未来才刚刚开始。企业家和投资机构在商业航天领域仍有巨大的机遇。

作为一个复杂的行业,商业航空航天不仅聚集了资本的热量,也考验了资本的耐心。张嘉诚表示,商业航天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他们需要对这一领域有深刻的理解,有足够的投资耐心和对失败的容忍度。例如,国内企业经常将目标对准美国的spacex公司,该公司在火箭首次成功飞行之前多次失败,甚至濒临破产。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2018年,资本在商业航空领域的投资会继续升温吗?霍佳的回答是肯定的,“明年在国外会有很多里程碑,包括spacex和blue origin。”中国也将有许多公司迅速发展,并逐步实现其投资逻辑。”。

"任何行业都会经历高峰和低谷,低谷和高潮."张嘉诚对《国家商报》记者分析称,2018年,商业航天成为投资热点,这也与整体投资环境有关。以前,共享和无人的热概念逐渐消退,单纯追求互联网模式创新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可逾越。作为国家积极扶持的高技术产业,商业航天越来越受到重视。

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张嘉诚认为,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提供持续大规模私人火箭发射服务的体系尚未建立,数据运营服务有待提高。因此,商业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业发展和资本介入的热度还将继续。

编辑陈俊杰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商业航天成资本寒冬“暖流” 百余企业竞逐仍需警惕“C轮淘汰”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