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1字,读完约4分钟

4月2日,国家商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中国保险协会近日向各保险公司发布了《2018年网络寿险市场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保费规模、业务实体、产品类型以及当前网络寿险市场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分析了2018年网络寿险市场运行情况,并对网络寿险市场监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连降两年“线下”转“线上”遇瓶颈

据《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网络寿险实现总保费规模1193.2亿元,同比下降13.7%,连续两年负增长。

规模保费同比下降13.7%

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有62家寿险公司从事网络保险业务,比2017年底增加1家,占中国保险协会寿险会员公司总数的70%,其中中资公司38家,外资公司24家。

继2017年网络寿险规模保费首次负增长后,2018年网络寿险市场规模发展势头继续放缓,全年累计规模保费达到1193.2亿元,同比下降13.7%。

与2013-2015年网络寿险的快速增长相比,近三年网络寿险行业的保费收入规模趋于稳定。传统寿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快速、廉价地联系大量客户,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瓶颈期。

一些业内人士对《国家商报》表示,前几年所谓的互联网寿险业务主要基于投资产品,如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近年来,寿险公司调整了业务结构,控制了中短期产品的规模,并保证了保险回报。因此,在最近两三年里,规模溢价持续下降是正常的反应。

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连降两年“线下”转“线上”遇瓶颈

据中国保险协会统计,2018年互联网寿险规模保费排名前10位的公司是中国建设银行人寿、国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平安人寿、宏康人寿、中国农业银行人寿、中国人寿、光大人寿、联合人寿和平安健康,累计规模保费1100.4亿元,占互联网寿险总规模保费的92.2%。不难发现,银行保险公司在规模保费排名前几位的保险公司中频频出现。

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连降两年“线下”转“线上”遇瓶颈

从业务增长率来看,网上寿险业务增长最快的前十家公司是复星保诚人寿、前海人寿、PICC健康险、联合人寿、新泰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华泰人寿、百年人寿和平安健康保险,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寿险公司。

健康保险逆潮流而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保险协会的数据,2018年网络健康保险业务继续高速增长,健康保险在网络寿险中的比重首次超过10.3%。

具体而言,2018年,网络健康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08.3%。其中,费用报销医疗保险仍是受市场欢迎的主要保险类型。年规模保费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133.3%,占网络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52.1%;大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33.9亿元,同比增长68.7%,占网络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27.6%。

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连降两年“线下”转“线上”遇瓶颈

近年来,网络健康保险稳步增长。规模溢价从2015年的1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2.9亿元,三年间增长了11倍。人们对保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近年来,保质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业界的共识。“说到底,134号通知是让保险公司开发纯保障产品和健康保险业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健康保险业务的发展潜力很大。”此前,新华保险前董事长丰丸在媒体开放日表示,在健康保险业务中,大病保险和医疗保险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也将成为保险公司的竞争焦点。

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连降两年“线下”转“线上”遇瓶颈

安永大中华区首席合伙人陈凯表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不仅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现象的发展,如个人卫生支出的增加、慢病患者的扩大、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人们对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高增长、高潜力的蓝海市场,但很难知道什么是容易做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连降两年“线下”转“线上”遇瓶颈

编辑廖丹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连降两年“线下”转“线上”遇瓶颈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