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7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4日(记者魏,李东阳,郭伯温,张相城)2020年1月4日,第17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使命:伟大国家的文化创造与小康文化”。

2020第17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宋梅表示,要推进文化立法,以制度创新激发制度活力;同时,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整体规划,激发创新活力;我们还应该创新和发展复杂的工业体系。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宋梅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李凤亮教授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应抓住科技变革的机遇,围绕“互联网+”推进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移动媒体。数字创意、数字出版、文化电子商务等新形式,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超高清视频等最新科技成果,激发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的活力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李凤亮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华健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大国文化创新——历史变迁与产业升级》的演讲。他梳理了新时期大国文化创新面临的新动向和趋势,提出大国文化创新要发展新的形式;提供新的体验;推进供给侧集聚和消费侧集聚的新型集聚模式;建立高端服务、高质量整合和增值赋权的新平台;更新价值链;培养细分领域的新学科;在国际领域建立新的联系。”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华建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经济管理部部长周帆教授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中,要明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市场与小康建设:文化服务与高端文化需求;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周帆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李教授认为,文化创意是一种符号和审美的产品物化和服务外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元素。他说:“文化创造就是给传统产业注入精神内容,从而实现产业文化。文化创造的基础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席德学术基金会主席、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教授重点介绍了节日活动。他说,节日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在有限时间内了解和体验地域文化的最佳选择。他认为在塑造“节日”等文化品牌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明确身份,地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体现;第二,讲好故事,发挥交流和沉浸的作用。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针对小康社会的文化政策,韩国安东国立大学文化产业学院的金教授提出了通过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力更生来建设小康社会的观点。

金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彭峰教授结合美学理论,分析了东西方文化艺术氛围。他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在有限的物质生活中辐射出更多、更丰富多彩、更精彩的文化氛围。

彭峰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最后,本次论坛的议程主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项勇教授在上午对议程进行了总结。他说,嘉宾们讨论了如何以“中国创造”推动文化创作的高质量发展,以全球视野探索文化产业的多领域融合,以文化自信回望未来,以伟大国家的文化创造力展示伟大国家的精神和责任。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项勇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