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深圳1月10日电:繁花似锦——深圳新“筑巢引凤”观察

新华社记者周珂,白宇

新年伊始,深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两区重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锋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敲响了新一轮“筑巢引凤”的警钟。

“在网上提交了毕业生介绍和安置的申请材料后,只用了10分钟就通过了。”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杨培玲说。

2019年,深圳继续拓宽人才招聘和吸引渠道,“第二批”改革扩大到引进在职人才、博士后和海归。

从瑞士回到中国科学院深圳高级研究所的袁曙光,是近年来深圳引进的近万名高层次人才之一。4个月后,袁曙光的团队从158万个化合物中发现了17种嗅觉受体蛋白活性药物分子。在未来通过临床试验后,有望恢复一些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

沃土之上花自开——深圳新“筑巢引凤”观察

截至2019年底,深圳已通过“第二批”引进海外留学生14万余人,毕业生和在职人才26万余人。

与此同时,深圳的创新载体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深圳已建成2214个创新载体,其中国家基准实验室鹏程实验室仅一年就拥有18名院士。

“近年来,深圳人才净流入率一直居高不下,创新驱动带来了关键的第一资源。”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说。

人才“第二批”落户后,深圳率先在中国启动“第二批”企业注册。

打开“秒批”服务清单,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关注。

截至2019年底,深圳共有商业实体324.8万家,同比增长4.8%。七家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大幅增加,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一周前,深圳市微芯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卢先平博士获得了深圳市市长奖。他带领团队领导了中国医药史上第一个原创化学新药奇达胺的研发,使中国在小分子药物原创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实现了部分领先。

同日,共有20名科技人才和208个科技项目荣获深圳市科技奖。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和快速成长的年轻科技人才成为深圳创新的重要力量。

“深圳的各种政策环境对我们很有吸引力。这里既有强大的产业链,又有良好的创业平台和氛围。”卢先平说道。

此外,从2019年起,深圳将把11月1日定为“深圳企业家日”。“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以一个城市的名义,对创业群体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充分的肯定,这让我们感到无上的荣耀。”深圳市工商联主席陈志烈说。

大脑模拟和分析设备,合成生物学研究设备...位于深圳西北部光明科学城的建筑工地,非常繁忙。在这里,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主体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光明区不仅要建设科学仪器,还要建设配套设施,为中外科学家、产业创新和科技人员提供更适宜居住的环境。”光明区委书记南池子说。

在距光明科学城30公里的西丽湖畔,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科研机构围绕湖而立,为“硬件硅谷”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和动能。

目前,深圳正在重建以工业车道变更、土地整理和河道整治为代表的城市空房,并从有限的土地中“挤出”一个大型开发项目空房。

2019年底,深圳曾拿出30平方公里的综合工业用地进行全球投资,一批优质高端项目加速在深圳集聚。“只要是符合深圳发展方向的产业,深圳就一定有落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忠说。

“下一步,深圳要以科技源头突破引领产业突破,以产业突破打造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打造优质发展高地,为建设第一个示范区强国奠定基础。”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旺达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沃土之上花自开——深圳新“筑巢引凤”观察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