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7字,读完约4分钟

每个评论员许帅

根据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截至1月20日24: 00,报告了291例肺炎确诊病例和54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目前,已追踪1739名密切接触者,817人已脱离医学观察,922人仍在医学观察中。

1月20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高级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肯定了新型冠状病毒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据《人民日报》报道,武汉已经加强了对进出武汉人员的控制。

新肺炎疫情虽然可以预防和控制,但总体形势看起来也很严峻。从2019年12月底至今,疫情正式通报的措辞由“无明显人类传播”改为“不排除有限人类传播”,最后改为“人类传播”。权威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的判断已经从概率转变为更加准确和积极的研究结论。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这一措辞上的明显变化与疫情发展、调查深入、病例增多等因素有关。医学研究是高度经验性的,病例和个体特征越多,疾病判断的结果就越准确。在疫情初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医学研究和判断仍在进行中,权威部门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谨慎发表意见。因为,政府部门的肯定结论意味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取向,而根据政府的估计结果做出相应的决定将涉及到许多社会资源的调配和对人口流动的限制。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随着国家卫生委员会专家组调查的深入,我们可以看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措施不断升级。

在演变过程中,即使当局频繁更新疫情报告,有些人仍有“反权威”的倾向。有人怀疑官员在玩文字游戏,甚至有隐瞒或不报告疫情的行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信息不信任的表现。

为何如此?我们认为,这是基于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供求矛盾。虽然地方部门几乎每天都在官方网站上更新信息,包括新病例、患者性别、年龄等。然而,由于严格、客观和准确表达事实的要求,官方信息的数量相对有限,缺乏细节。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在这种传染性事件中,人们担心公共安全中墨菲定律的出现,即最小可能的危险变成事实危机。个人生活和健康是人们最关心的,这种自私的机会会带来共鸣。在未知的迷雾中,人们往往对后果有更糟糕的计划,恐惧驱使他们寻找更多、更清晰、更准确的信息。微博、智虎、微信等平台形成了信息流通的公共区域,满足了人们在特殊情况下获取信息的愿望。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世卫组织关于新发肺炎和海外肺炎病例的建议首先在微博、智虎等平台上“裂变”传播,这符合人类面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心理需求。与公共平台出现的新肺炎的最新进展相比,权威部门的信息反应频率难以跟上网民的信息需求节奏。由于信息传播的非即时性和单向性,每当官员报告最新信息时,就会出现“真/真/假/假/假/假/假/假”的情况。在这个“真正的空时期”,公共领域有足够的信息供给,人们自然会形成对非权威信息渠道的路径依赖。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当然,当大量信息在公共平台上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真假难辨的内容。人们会以一种因果的方式逻辑地处理事实。当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图片和文字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慌。例如,以前流传的华西医院急诊科的发热病例,经过武汉时有下车和停车的信息。然而,国家商报的记者发现,病人只是普通的细菌性肺炎,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这种信息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如此突出,以至于当局不断更新最新的肺炎信息,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公共领域有正面或负面的说法,或谣言,或谣言。权威部门的信息传播是一种低频、单向、权威的传播机制,而公共区域是一种高频、双向、即时的反馈机制,就像走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形成传播规律的“双轨制”。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近日,钟南山在武汉入驻,公开了新肺炎信息,建立了具有人格信用的官方权威信息信任机制。随着新肺炎的发展,我们必须疏通信息传播机制,这是引导人们的期望,增强他们的信心,赢得这场硬仗的关键。必须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使权威信息成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供给。

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两种信息机制的融合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及时反馈的信息应急机制,以快速适应外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正如非典催生了发言人制度一样,现在我们需要在移动互联网的公共领域建立发言人制度。例如,权威部门建立了专门的疫情反馈平台,重点关注传播量大的信息;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高级专家组增加了一名发言人,定期宣布最新的调查进展;及时公布个别病例的临床进展等。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信息应急反应务必跟上新型肺炎的“节奏”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