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在16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介绍了“首次公开发行(IPO)首日限价的春季效应”研究。

方星海的研究结论主要是:

目前的制度安排导致新股发行后二级市场短期价格超调(弹簧效应),新股二级市场短期定价水平明显高于前期。

现行的制度安排使得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预期高度一致,盲目追涨,放大了价格扭曲,导致新股长期收益率偏低。

由于创业板的市值小于主板股票,更容易诱使投资者盲目追逐市场,导致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创业板新股二级市场价格扭曲更加严重。

目前的制度安排导致新股长期回报率较低

至于研究背景,方星海介绍说,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我国股票发行基本上采用了相对灵活的询价方式,IPO上市首日基本没有价格限制。

自2014年7月起,新股发行由一级市场价格控制(不超过市盈率的23倍)和二级市场首日限价(发行首日涨幅不超过44%)联合机制安排。

在研究方法方面,方星海表示,引入最大市盈率来衡量新股二级市场的短期价格表现。(最大市盈率是股票价格从首次公开发行到最后一个上涨日持续上涨所达到的收盘静态市盈率。),例如,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22.98倍。发行后,股价连续9天上涨,前8天跌停。收盘价在第9天上涨了1.41%,在第10天下跌了-1.61%。根据定义,这只新股票的最大市盈率是第9天收盘价对应的静态市盈率的65.40倍。

时隔一月 证监会副主席再提新股首日涨跌幅限制

就数据而言,所有数据都来自公共数据源,包括:

从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非限制阶段,共抽取934份新股样本

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1016次首次公开募股作为当前制度安排的样本

通过比较现行制度安排和非价格限制阶段的二级市场新股价格表现和长期收益率,评价现行制度安排的实际效果。

方星海说,在目前的体制安排下,研究的主要结果是:

一是新股发行后,持续上涨时间较长,新股二级市场的市盈率较高(不考虑行业调整与否);

二是新股上市后短期价格飙升,导致长期回报率低;

第三,创业板二级市场的短期价格扭曲大于主板市场。

2019年1月12日,方星海在第23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应该研究IPO首日涨停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取消。”

根据方星海的说法,在首次公开募股的第一天,有一个44%的限制,价格在第一天上涨了44%。没有交易量。“没有交易量的价格是虚幻和不准确的”。人为限制导致价格不合理,前几天没有交易量,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科创董事会新股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没有价格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1月30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板块股票交易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建议适当放宽价格限制。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板块股票交易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第16条规定:

本所对科技股的竞争性交易实行价格限制,涨跌比例为20%。

科技股价格的计算公式为:价格=前收盘价× (1价比)。

首次公开募股和额外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没有价格限制。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时隔一月 证监会副主席再提新股首日涨跌幅限制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8221.html